因為父母的缺位,羊羊和弟弟一直被阿嬤照顧長大,阿嬤很無奈的說:“一般孩子都有爸爸媽媽在疼惜,但他們沒有”,給予阿嬤對這兩個孩子充滿了心疼和愛護。懂事的羊羊,將阿嬤的辛苦都看在眼裡,主動替身體不好的阿嬤分擔家務,羊羊覺得「如果我怎麼做家務,這樣阿嬤生病了的話,我就可以照顧阿嬤還有弟弟」。
除了主動分擔家事,羊羊也非常積極學習,想要吸收更多的知識,更快的認識社會“因為我想賺錢,買東西孝順阿嬤,然後賺錢給阿嬤去看醫生可以”。阿嬤雖然將羊羊的孝心以及學習熱情看在眼裡,但是家裡吃一頓飯吃一頓飯都算奢侈,更別說要讓羊羊學習最愛的畫了。
「我喜歡畫畫,因為如果我畫飛機,我就會感覺在飛機上……」,羊羊的童言童語,表現出了對畫畫的渴望,因為畫畫可以帶著他到很多想去的地方,社工發現後,主動與羊羊及阿嬤討論,讓羊羊到繪畫沒有接受班教學。
學習繪畫已經一年多了,羊羊對繪畫的熱情一直沒有改變過,也很珍惜每一次的動作機會,就算刮風下雨,羊羊還是會央求阿嬤送他去上課,阿嬤有時會跟社工告狀:「我眼睛不好,下雨天出門很危險,但是請假裝他還會開心」。
開始學習繪畫後,羊羊很喜歡教弟弟及阿嬤畫畫,也積極參與各種繪畫比賽,只因為想要拿獎金給阿嬤買菜,言語中透露了都是想要幫阿嬤分擔經濟的想法,而弟弟也參與社工的幫助,在去年進入幼兒園比賽,接受正規教育。
在台灣的其餘家庭中,隔代照顧者在照考慮到孩子們面臨著更多的挑戰,因為年齡、教育程度及身體健康狀況的限制,讓孩子三餐的溫飽已經很難,更何況是功課的指導或者才藝的學習,所以羊羊的繪畫課以及弟弟的上學之路變得更加艱辛,而通過小舵手藝計劃,終於能圓羊學計劃,終於能圓羊學。
幅幅豐富多彩的繪畫作品,讓羊羊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認識和幻想,也為這個家庭注入了希望和歡笑。
.jpg)
學習一年多以來,羊羊樂於接觸不同媒材作畫,例如炭筆、素描、蠟筆、色鉛筆等,像是最近嘗試用水彩作畫,透過老師指導去掌握水彩的深淺變化以及學習不同的繪畫技巧。
老師發現羊羊對於空間概念不錯,開始在畫作中加入一些對於立體空間的表現,幫助羊羊慢慢掌握對立體空間的認知與想像。

「阿姨你看!這是我最喜歡吃的布丁、三明治」
最近社工阿姨去探訪羊羊時,羊羊開心的拿著畫和社工阿姨分享著他最喜歡的東西。
羊羊說能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畫出來,就感覺好像這份開心與美好一直被保存在作品裡,等下次再看畫時就又可以重溫那開心的感覺。

夕陽下的鯨魚是羊羊最近的得意之作,透過羊羊的描繪兩隻鯨魚像是真的在紙上活躍了起來,希望有一天羊羊也能帶著弟弟跟阿嬤去看鯨魚。


即將小學畢業的羊羊,在跟阿嬤與社工討論許久後,想試試看報考國中美術班。
決定要報考後,羊羊就更加倍努力的練習,在素描及水彩上都表現得很不錯,阿嬤、弟弟跟社工都一起他加油打氣,期待羊羊能順利考取!